当前位置:词宝吧>习题库>

10.阅读下面的宋词,回答问题。苏武令①【宋】李纲塞上风高,渔阳秋早。惆怅翠华音杳。驿使空驰,征鸿归尽,不寄双...

词宝吧 人气:2.65W

问题详情:

10.阅读下面的宋词,回答问题。苏武令①【宋】李纲塞上风高,渔阳秋早。惆怅翠华音杳。驿使空驰,征鸿归尽,不寄双...

10.阅读下面的宋词,回答问题。

苏武令①

【宋】李纲

塞上风高,渔阳秋早。惆怅翠华音杳。驿使空驰,征鸿归尽,不寄双龙消耗②。念白衣、金殿除恩,归黄*③、未成图报。

谁信我、致主丹衷,伤时多故,未作救民方召④。调鼎为霖,登坛作将,燕然即须平扫。拥精兵十万,横行沙漠,奉迎天表。

注:①南宋初,李纲因力主抗金而遭投降派排挤。本词作于罢相后。②消耗,消息。③归黄*,指任宰相职。④方,指方叔,周宣王时,平定荆蛮反叛;召,指召虎,周宣王时,奉命讨平淮夷。

(1)上片中的“空”“ 尽”二字,好在何处?请简析。

(2)赏析“谁信我、致主丹衷,伤时多故,未作救民方召”句的抒情特点。

(3)结合全词,简要分析抒情主人公的形象。

【回答】

(1)驿使北来,本该带来消息却没有,只是“空驰”;(1分)征鸿南飞,也应捎来音讯,却“归尽”而无讯息。(1分)“空”“尽”二字,写出了渴望消息却不得的惆怅。(1分)

(2)(1)前三句直抒胸臆,以“谁信我”三字,道出无尽的感伤与失落。(2分)(2)第四句借典故抒情,表现了空怀方、召之才却无处施展的自责与愤懑。(2分)

(3)①诗歌塑造了一位忠君爱民却壮志难酬的抒情主人公形象。(2分,“忠君爱民”1分;“壮志难酬”1分。)②他感怀皇恩,渴望引兵抗敌、迎取二帝还朝,(1分,意思相近即可。)但权力已失,虽欲效法古代贤臣,救国救民,却英雄无用武之地,只能空留惆怅。(1分,意思相近即可。)

【解析】

(1)试题分析:所谓炼字,就是为了表达的需要,在用字遣词时进行精细的锤炼推敲和创造*的搭配,使所用的字词获得简练精美、形象生动、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。这种对字词进行艺术化加工的方法,就叫做炼字。(主要是锤炼诗中的动词、形容词和虚词。) “炼字”的答题步骤。1.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。方法:(1)直接释义;(2)从语法的角度,分析其特殊用法;(3)从修辞的角度,分析其运用效果。2.结合原诗句,再现景象。方法展开联想,描绘该字所在诗句呈现的景象。注意点出意象的特点。3.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,或评价该字的表达效果(准确鲜明、形象生动、新颖贴切、耐人寻味等)。考生抓住三个角度结合诗句内容组织*。

考点: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,品味精*的语言表达艺术。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。

(2)试题分析:题干要求“赏析‘谁信我、致主丹衷,伤时多故,未作救民方召’句的抒情特点”,这是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。题干中已经给出了鉴赏的角度“抒情特点”。抒情方式主要包括: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,间接抒情又包括借景抒情、借事抒情、借典故抒情等。“谁信我”,直接表达无人信的失落之情,属于直抒胸臆;“未作救民方召”中“方召”在注释4中已经给出,“方,指方叔,周宣王时,平定荆蛮反叛;召,指召虎,周宣王时,奉命讨平淮夷”,由此可以知道此处使用用典抒情。

考点: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、语言和表达技巧。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。

(3)试题分析:本题考查分析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的能力。概括诗歌人物形象特点首先应了解诗人的生平思想,如果是陌生的诗人,要注意题目给的注释。其次,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诗句,特别是描写人物的神态、动作、心理的词语,来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的特点。

考点: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、语言和表达技巧。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。

知识点:

题型:语言表达

相关文章:
热文推荐
最新文章
栏目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