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词宝吧>习题库>

阅读下面这首宋词,然后回答问题。木兰花晏殊燕鸿过后莺归去。细算浮生千万绪。长于春梦几多时,散似秋云无觅处。闻琴...

词宝吧 人气:2.12W

问题详情:

阅读下面这首宋词,然后回答问题。木兰花晏殊燕鸿过后莺归去。细算浮生千万绪。长于春梦几多时,散似秋云无觅处。闻琴...

阅读下面这首宋词,然后回答问题。

木兰花

晏殊

燕鸿过后莺归去。细算浮生千万绪。长于春梦几多时,散似秋云无觅处。

闻琴解佩神仙侣。挽断罗衣留不住。劝君莫作独醒人,烂醉花间应有数。

注:此词为晏殊被罢相后所作。

18.简析首句“燕鸿过后莺归去”在全词中的作用。

19.“长于春梦几多时,散似秋云无觅处”两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何特点?请简要分析。

20.请概括全词所表达的思想情感。

【回答】

18.鸿鹄春燕飞去,黄莺也归去了。交代了暮春时节(写出了春光消逝的情景);表达了春光易逝的感伤(惜春之情,奠定了全词的情感基调);引出下文的议论和抒情。

19.比喻。莺歌燕舞的春景像梦幻一般,没有几时,便如同秋云那样散去,再也难以寻觅到影踪。对比春梦之聚,与现实之散形成对比,人的聚难散易于秋云的留、逝相对照

20.惜春之情;被罢相后的苦闷、不平;及时行乐的思想;对失去美好的人与事的巨大痛心。

【解析】

试题分析:

18.题干要求“简析首句‘燕鸿过后莺归去’在全词中的作用”,这是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。题干问的是“首句”的作用,考生应快速回顾诗歌首联或首句的通常作用有哪些,然后再结合诗句具体分析。“燕鸿过后”交代了季节,应为暮春;表达了惜春之情,且后文的情感与之相通,故又奠定全词的情感基调,作为写景句,引出了下文的议论和抒情的内容。

【考点定位】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。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。

【技巧点拨】此类题目的审题方法:仔细读题,确定要分析的诗句,比如本题,问的是“首句‘燕鸿过后莺归去’在全词中的作用;联系上下句——联系全诗;简要解释诗句——分析在结构上、内容上的作用(一般情况下都会有两个方面的作用);内容——议论、抒情、描写(渲染氛围),结构——统领全文、奠定基调、承上启下、为下文做铺垫。比如本题,作为诗歌的首句,且又是写景句,故交代了季节,同时表达了惜春之情,又引出了下文的内容。

19.题干问的是“‘长于春梦几多时,散似秋云无觅处’两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何特点?请简要分析”,这是考查诗歌的技巧。“长于春梦几多时?散似秋云无觅处。”这两句改用白居易《花非花》词句“来如春梦几多时?去似朝云无觅处。”但旨意不同。作者此处写的是对于整个人生问题的思考,他把美好的年华、爱情与春梦的短长相比较,把亲爱的人的聚难散易与秋云的留、逝相对照,内涵广阔,感慨深沉。这句话的意思是“莺歌燕舞的春景,像梦幻般没有几时,便如同秋云那样散去,再也难以寻觅她的影踪”,从修辞上看,使用比喻的修辞,把莺歌燕舞的春景比作梦幻,比作秋云,写出其易散难留。

【考点定位】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。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。

【技巧点拨】写作手法(技巧)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,大致包括4类:第一种:描写景物的方法:⒈从直接与间接的角度看有:正面和侧面描写,虚写(想象联想)与实写;⒉运用修辞手法:(比喻对比夸张比拟)(高考常考)借代双关反问设问、反问、互文;3.运用表现手法来写:衬托对比渲染烘托引用典故(高考常考)象征、铺陈,白描。4.从景物的动静角度来写:动景静景结合,或以动写静,以静写动;(高考常考)5.从观察的层次来写:远看与近观结合,仰视平视与俯视结合;空间的上下结合,高低结合。⒍从调动感觉的角度来写:视觉(形和*),听觉(声),嗅觉(气味),味觉,触觉;或通感。第二种:描写人物的方法:⒈从直接与间接的角度看,方法有:正面和侧面描写,虚写(想象联想)与实写;2.运用具体描写手段:语言描写、动作描写、神态描写、外貌描写、心理描写、细节描写;⒊运用修辞手法来写人:比喻对比夸张比拟借代双关反问设问、反问、反语;⒋运用表现手法来写:衬托对比渲染烘托象征、铺陈,白描。第三种:抒情方式:1.直抒胸臆:直接运用抒情与议论的表达方式来抒发情感;2.间接抒情:托物言志(寓理),借古讽今,用典抒情,借景抒情、寓情于景、(高考常考)。第四种:结构(构篇)方式。对比,前后照应,问与答,卒章显志,总分,虚实结合,(高考常考)过渡,详略,人称,设置悬念,欲扬先抑。

20.题干要求“概括全词所表达的思想情感”。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。这首词是作者慨叹人生苦短,主张及时行乐思想的词作,主要是写美景不长,春去难归的无奈及人去难留, 只好借酒浇愁的心情。上片写浮生如梦,梦破云散之悲;下片写爱侣之逝,旷达自解。最后两句是词人看破红尘后的牢骚。“莫作独醒人”,劝慰人及时行乐,但又主张“烂醉”而应“有数”,则是词人抒情有节制的表现。全词用比兴手法抒情达意,用典娴熟贴切,艺术风格在大晏词中实不多见。

【考点定位】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。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。

【技巧点拨】此类题目要注意结合诗歌具体诗句分析。作诗歌题,一是要注意结合诗歌分析,二是要明确答题思路,三是要注意诗歌注释的提示作用。比如本题,上片起句“燕鸿过后莺归去”写春光消逝:燕子春天自南方来,鸿雁春天往北方飞,黄莺逢春而鸣,这些禽鸟按季节该来的来了,该去的也去了,那春光也来过又走了。这里写的是莺语燕飞的春归时候,恰逢莺燕都稀,更觉怅惘。“莺燕”,兼以喻人,春光易逝,美人相继散去,美好的年华与美好的爱情都不能长保,怎不让人感慨万千。“细算浮生千万绪”一句从客观转到主观,说对着上述现象,千头万绪,细细盘算,使人不能不正视的,正是人生若水面浮萍之暂起。下片“闻琴解佩神仙侣,挽断罗衣留不住。”两句写失去美好爱情的旧事,是对上片感慨的具体申述,又是产生上片感慨的主要因素,这样使上下片的关系交互钩连,自然过渡。“闻琴”,指汉代的卓文君,她闻司马相如*琴而爱慕他:“解佩”,指传说中的神女,曾解玉佩赠给情人。这两句是说像卓文君、神女这样的神仙伴侣要离开,挽断她们的罗衣也无法留住。随后作者激动地呼出:“劝君莫作独醒人,烂醉花间应有数。”意思是劝人要趁好花尚开的时候,花间痛饮消愁。这是受到重大刺激的反应,是对失去美与爱的更大的痛心。联系晏殊的生平来看,他写这件事,应该是别有寄托,非真写男女诀别。庆历年间,宋仁宗听信反对派的攻击之言,韩琦、范仲淹、富弼、欧阳修相继外放,晏殊则罢相。对于贤才相继离开朝廷,晏殊不能不痛心,他把他们的被贬,比作“挽断罗衣”而留不住的“神仙侣”。不宜“独醒”、只宜“烂醉”,当是一种愤慨之声。答题步骤:第一步,调动积累,读品诗(词),理解内容,分析情感。第二步,结合诗句具体分析。

知识点:

题型:语言表达

相关文章:
热文推荐
最新文章
栏目推荐